今天看了一本图册《建筑师》,很好看,安利。平时接触的文字表达居多,文字的非虚构与虚构。最近才发现有一种表达是图像的,视觉语言的。这种更具象,有时击中我心中所想更快。很喜欢,准备以后多多摄入。

这本画册着重探讨了二元思维。上一段感情里,我被嫌弃总用极端的二元思维来想事情,思考时只有两个极端点的情况。比如一件事情非黑即白,不是对就是错,电影里的角色不是好人就是坏人。人总渴望被理解,对伴侣期待自然更多。被说时,我自知这样不好,但也没想明白自己为何至此,现在渐渐清晰:社会融入我也是有距离的,怕被磨损,怕没有自己,怕成为机器。所以对社会上的事我总想可以随时抽身而出,所以做事都做最坏的打算「不行我就……只要还能保持自己,那样也无所谓」,做决策时前进时也想着最坏打算,在两端的单点间跳跃,忽略了中间的连续部分。

此刻终于领悟:世界与人都是复杂的,复杂意味着立体,多面。而很多事的探讨不是绝对与极端的问题,而是相对与程度的问题。在两个极端点黑与白间,是一条连续的渐变灰色光谱,大多数事物存在的形式是不同程度的灰色。其他的二元对立也如此,比如理性与感性。大多数人既感性又理性,只是混合起来的比例不同,程度不同,落入到感性理性的连续区间光谱的坐标点不同,而非一个人就是绝对感性人或绝对理性人。

屏幕快照 2019-04-01 15 14 38

比较有意思。两个极端点连成线,他问为毛不是一个散布在一个平面?我没想过还能这么想,有趣。

想事情开始不走二元论,是在反思自己上一段感情的过程。走出来时,想要不那么痛苦,于是强制自己只记得美好的部分,但偏偏痛苦的部分浮现出来。想要去归因,究竟是谁的错,是我的错还是那个人的错,也根本归因不出。 感情本身就是处在烈度高的「互动模式」,我有我做错的部分我的不成熟我要背的锅,对方就一点也没有么?感情一定不可能只是单方有问题。回溯感情的客观事实就是:既有美好也有痛苦,互为因果,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太阳,温暖耀眼也灼人。

屏幕快照 2019-03-31 22 41 36

图 - 快乐大学的视频

我是痴迷型,对方是疏离型。这两种类型回顾时自动跑的脑回路就是不一样的。回顾的脑回路,痴迷型会自动跑美好的部分,而疏离型呢?会自动跑痛苦的部分并且无限放大。其实无论哪种都是偏离客观现实的。在相处过程中有那么多中性的客观事实,分开后选择如何构建这些客观事实,有人选择感恩,看到成长,有人选择后悔,看到痛苦,这些都是当事人的脑回路决定的。分开的那一刻,就是无需再为彼此负责,互相也都再无关系。

与人相处,如同照镜子,映射出的是平时不自知的自己。身处其中,激情与情绪上来,不能自控,也不能自知。只是相处的阶段与拼命走出来的阶段,都是成长。

谢谢,再见

PS.附

changelog

  • 190402 修改
  • 190401 阿宁创建 2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