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是一点一滴,是一笔一画,是一步一个脚印,能让人双脚踏实的站立在大地上。

1

我一直是一个重度行动瘫痪患者,病症为:我有很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就是不做。

然而,在今年上半年我终于把行动力提上来了,行动力提上来的切身体会是「爽」,有一种世界都在我手中的感觉。(迷之自信脸)

我之前的行动力很差。

「写文章」内耗多。之前每次要写我都会纠结,心里犯嘀咕:这个我好像只能写零星几句,没法成文;这个主题很多人说过了,我算哪根葱,我也给不出更好的见解;别人会怎么看怎么评价我的文章……脑子跑完一圈这些想法后,就从开始到放弃。

「跑步」借口多。早上起不来,晚上下班太累,晚上出去跑不安全,天气有点冷,没有合适的跑道,今天心情不好不想跑,今天心情特别好不适合跑……

只是,今年三月份,在一个很平常的时刻,我突然对这样的状态感到厌恶,厌烦,厌倦。

不过,仔细回想,没有什么突然,而是突然的背后早有几股力量伏在暗处流动,只等一个瞬间汇聚,迸发。

我想了一下,一共有三股力量。

2

第一股力量是「强烈推进自己人生进度的愿望」

今年夏天我大学本科毕业四年了。步入社会的这四年我一直在补课,大部分是通过书本在认知层面补,少部分通过现实。到现在可以说主要的部分基本补完了。人类社会大概怎么运作的,国内大陆环境是怎样的,工作的本质是怎么回事,想要什么样的亲密关系,自己喜欢什么,想过什么样的人生。从大环境 - 工作 - 亲密关系 - 我个人,已经想的差不多了。

然而人生说到底是一种实践,而不是一股意识流。

我并不是活在空想中,而是活在可以触碰的现实里,空想是气体,现实是固体。既然我这几年的认知层已经铺好了准备好了,那就赶紧在现实里交互,验证,推进,完成就得了。执行出来,在现实落地,这才是真的。

第二股力量是「强烈的不想背叛自己的愿望」

看看我之前是怎么对待自己想做的事情的:我没有去做,反而是一次次把事情推远。甚至于在要做的时候产生了一种心理:只要不让我写,只要不让我跑,我干啥都行。

虽然我还没搞明白,为什么有这样的心理,但是我觉得这样的行为是对自己的背叛。这是一种自己对自己说话不算数的行为。有点像大人糊弄孩子,说一些屁话然后从不兑现。我觉得这样不对,我不想再这样了。既然我已经不再像青少年那样迷茫,我知道自己要干嘛,那我为什么不马上去做呢?

这也可以重新诠释「完成大于完美」。所谓「完成」就是自己对自己说话算数,是虽然可能做的不好,水平不佳,但至少对自己兑现了。人,对自己诚实最重要。

第三股力量是「强烈的要输出的愿望」

我现在在怼圈(一个社群),每周六晚参加周会和小伙伴们碰头,每个人都会聊自己当周的情况。前几个月我听到两个三十多岁怼友说找工作的事情,让我觉得他们好像过的不是很好的样子。

我想那我要避免自己 30 多岁过成那样,我就去问大妈这两人错出在哪里了,大妈说还是想太多了,没有输出,没有自己的作品。所以我就觉得,fine ,看来普通人如果有输出不能保证就过的好,但是应该能避免一些弯路。

输出这还有一点。一个人在刷信息流时,其实是一个消费者,消耗者的状态。这样的状态是被动的,是一个被投喂的状态。我既然也有表达的欲望,也有一点思维和文字的能力,那何不尝试做一个主动的创造者/生产者呢?

3

上面说的这三股力量拧在一起,让我知道,我的不行动,已经没有任何理由了。于是我开始行动。行动后,带来了很多新的体验和思考。我在这部分说点边边角角。

行动的最大悖论在于顺序。这是不行动的人永远体会不到的有趣之处。

仍旧说跑步,写东西。我们一个常用的借口是,今天好累,不想跑不想写,等我状态好的时候再跑再写。但事实上,大家也都知道,这样的条件句,这样的等我句式,结果就是永远都没有状态好的时候,这是塘塞/糊弄自己的借口。

而行动后,我发现事实是这样:你反而要先去 push 自己,抛下烂借口抛下那些内耗,把自己投入到行动中去,去跑去写,跑完写完了,完成了行动后,你的状态反而好了。

不是状态好才去行动,而是行动了状态才能好

另外,我认为很多人包括我自己,不去行动的点在于「恐惧」。这里面有对自己的恐惧,也有对他人的恐惧。

对自己的恐惧有,不能接受自己类:原来我就是一个普通人,我怎么程度这么差,我是不是没有才华等等,或是功利计算后的结果论类:完成了也是徒劳的,做了也没有结果这不是白费功夫……

而对他人的恐惧无非是,怕被评价,怕他人觉得自己写的不好,从而自己这个人也不被他人理解,认可,接纳。

破除种种恐惧,值得再写文章说说,恐惧多的也可以去看一本书叫「艺术与恐惧」。这里只简单说一点我自己的解法。

破自己的恐惧,我觉得接受「自己就是一个普通人」基本就完事了。普通人嘛,各个方面就会不足,就会出错,那我努力就好了呀。再说,普通人咋了,普通人不能有追求了?不能有爱好了?不能做事情了?

破对他人的恐惧,思路是完成自我认同 + 成长型心智 。有一套自己的内部评价体系,有自我肯定的能力,这样才能不被别人的话语(无论认可还是否定)定义/绑架 。

说到被评价,你把东西抛到市场上,被评价是合理与正常的。如何面对评价?我觉得「布琳·布朗:唤起勇气」里提到的,美国总统罗斯福的这句名言,很好:

荣誉不属于那些批评家,而属于真正在竞技场上拼搏的人(Man in the Arena),属于脸庞沾满灰尘、汗水和鲜血的人,属于顽强奋斗的人。属于屡败屡战但还拥有巨大热情和奉献精神的人,因为没有努力是没有错误或缺点的。

所有的行动者,都在竞技场中,这些人才是勇士。如果还没有人为你鼓掌,先学会为自己鼓掌。

最后,唯有行动并不是说让你放弃大脑,不去思考了。仍旧要想,要思考,要努力的想,但是不要过度思虑。而是想了一些,就去行动,就去完成,就去验证,去在现实里落地。

你可以从一件件自己认为很小的事情做起,比如,做一次饭,擦一次地板,收拾一次衣服,跑一个 1 公里,写一个 300 字。300 字如果能把自己知道的想写的那一点点东西写清楚也是很好很好的了。

不要以为小就不做,小事情带来的积极能量不断累积,从点到线再扩大到面,天知道还会扩散到哪里呢。

而慢慢的,随着一件件小事完成后,就会积累出一种自我满足感,生活的秩序感,甚至是一种自己对人生的掌控感。

总之,行动是一点一滴,是一笔一画,是一步一个脚印,能让人双脚踏实的站立在大地上。

唯有行动,也只有行动,能让你去完成你自己的人生。

changelog

  • 200614 11:00 - 17:00 6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