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傍晚六点多吃抄粉干时,收到第一轮面试最想去的公司的通知,说终面没有过,因为我的风格和他们产品发展理念不和。第一反应是失落,第二反应是解脱

其实昨天白天等 OFFER 时,心情就很纠结:拿到也纠结,拿不到也纠结。因为如果拿到了,去了那家继续做课程设计,课程设计的路线已经和现在自己真正想要发展的路径不同,并且也并非我真正擅长做的事情。如果去上了,路线就是做课,继而跳到更大的平台做课,这样过三年到了三十岁,估计我就是中年危机的那套叙事了。而如果拿不到 OFFER ,现在已经离职三个月,钱花的差不多了,经济开始紧巴巴,拙行见肘。

再回到这个客观事实:我没拿到那家「课程产品经理」的 OFFER 。从这个事实出发,我开始对自己的职业进一步思考。

首先是行业。我在「教育行业」呆了两年,不长也不短。但由于个人成长迅速,我与两年前的自己变化太大,每天脑子想的事和真正想要做的事儿已经很不同。我对整个教育行业已经没有两年前的热情,甚至可以说已经不爱了。

具体落到行业中的「成人通识教育项目/教育产品」上,主流的通识教育产品都是服务于公司的现金流而非用户,而受众是大众的产品在我的判断里就会觉得知识密度低,这样的课我没兴趣参与。而自己认同的知识密度高的教育产品我参与过了,而这样的课程内容和受众本身就导致在商业模式上注定小众,公司是赚不了太多钱的,公司赚不了太多钱,我也分不了多少钱。

而教育行业我个人认为真正的悖论是教育的本质是自毁的。这就是说我认可的真正能教会人东西的课程,把人教会了后,人家就不会回来了,所以在商业模式上就不可持续,这样的课真的像做公益。这样的课我认为应该存在在体制内的基础教育里,但是国内的环境是不太可能教的,为啥不教?原因懂得人自然懂。

再次是岗位。我做的课程设计内容岗,这是一个文字岗。而此刻我不得不正视自己:我不热爱也不擅长做这个岗位

这里不得不提个人发展的思路。无论是独到知识(Specific Knowledge)还是坚毅(Girt),个人发展的思路为:要找到自己喜欢且擅长的点,继而把这个点最大化。我擅长的为: 1.面对面和人打交道。 2.视觉 。3.学习 +思维。第三点落在文字上,是给自己写东西,表达自己想说的,而非给外界写东西。这也是为啥自己写了一些公众号文章,反馈很不错,而做课就不太行。btw ,突然想到擅长思维的表达形式不只体现在文字上,其实说话,聊天,提问,回答,与人沟通(无论是面对面还是非面对面)也能直接体现。

这样的思路来「课程设计岗」,这三样一样都不占。第一点,这个岗位不太和人打交道,自己理解知识点,想应用场景,然后想怎么表达,是一个自闭岗。第二点,这个岗与视觉更是没啥关系了,很多公司有专门做课件的设计师,是轮不到自己做 PPT 的。第三点一个是给别人写,再一个是前几个月我写了一篇「概念的消解」的文章后,我对文字,对简体中文的厌恶与日俱增。

所以综上,我得出了一个结论和决策方向:我为何不就此转行呢

第一个方向是去到专业的视觉岗,不过我现在的技能还不具备。预计转行要一两年完成。第二个方向是和人打交道与视觉占一点的,思路就落到具体每天做的事情:什么样的工种能让我和人交流,并且能做一些 PPT?这样的工种是一些销售岗,售前工程师岗,活动策划岗……那第二轮面试我会应聘这样的工作。

害,反正做不喜欢的也赚不到啥钱,做喜欢的也赚不到啥钱,那我还是做点喜欢和擅长的吧。毕竟人生苦短不是吗?

至于在线教育,就拜拜了您内。

changelog

  • 阿宁 20201001 16:10-17:50 1.5h
  • 阿宁 20201002 09:00 想到擅长思维可以体现在非文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