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小时内发生了好几个顿悟,这几个顿悟后,进入了自己的「贤者时间」,脑子突然就静下来了,前所未有的安静,有一种「空」的感觉。 - 2021.06.26 12:34
昨天晚上突然一阵空虚和无聊,伴随着心脏的紧张感,脑子里想着自己到底要做什么事儿,突然想到了张潇雨有一期是说如何确定自己喜欢的事儿,就打开了张潇雨的播客重新听了这期,听了这期呢,四个问题是想过的,但是发现开头,他说自己上一期播客是一个很大的总结,自己暂时进入了贤者时间的模式,我看上一期我没听过,于是开始听:#34:语言的陷阱、「财务自由」的 legitimacy 以及「你到底喜不喜欢我啊?」 - 得意忘形 | 小宇宙 - 听播客,上小宇宙 。
「你的世界的边界就是你的语言的边界」 - 维特根斯坦
这期播客真的很喜欢,听完喜悦,兴奋,得劲儿,舒服。关于语言的陷阱,合法合理性,局限性,线性结构,欺骗性,反作用力。「语言」这个东西,也是我近一年在思考的话题,从去年写出摆脱「概念」的统治 | 阿宁 开始。使用语言本身,本来就是用自己很有限的词汇量去描述一个无限的世界,描述完了从一个角度是增进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另一个角度又何尝不是画地为牢,给自己划了一个封闭的圈呢?你不能知道你不知道的东西,你本来就是用既有的词儿在这里描述了,描述本身就是限制。而自然的,语言就有很多不能描述出的思维和现实。头脑是用思维的方式运作,思维又用语言来承载。语言只是一个工具,而这个工具是很有局限性的。
以后我可以搞一个播客名,叫「不可描述」。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然而上述不是我说的顿悟,是一些听完播客的发散。
第一个 aha-moment 是听完播客后,突然想到要:多用整合,少用推翻。特别是形容自己有新的领悟时。
整合,串起所有,可以打破语言很容易陷入的二元对立。推翻,虽然是有自我更新之意,而非在固步自封,但总有否定之前一切,一票否决之前的意味。之后和之前在推翻的时刻产生了对立和割裂感。但是之前真的不可取嘛?
哪个阶段的我比哪个阶段的我更好更高级嘛?即使自我意识觉醒就是更好的我嘛?当时没有自我意识觉醒的阶段的我,毫无可取之处嘛?自然不是。
哪一个阶段都是我。我和我,是一个整合的关系,动态更新,保留一些,改变了一些,而非对立。
PS.天,我真的我发现我的 Debater 特质爆发,最近下意识挑刺,更易聚焦不好的消极的面相 而觉得积极的开心的是理所应当。
第二个aha-moment: 突然意識到,五一时驚恐發作時那個腦部感受是怎么回事。
事實上是我自己用头脑/思維/语言抽象一些信息和状况后,我在做很多的【自我重復】和【自我封閉】 而后我产生無聊和空虛的感受。用点流行的词,就是我在低维度闭环。
其實過度抽象也是有問題的,而且是低數據量和低緯度抽象。抽象不就是去共性和個性嘛, 但同時也不鮮活了不具体了。抽象来抽象去不就是那么几个词,那么几个模式,那么几个主题,我自然觉得没意思和无聊。
认识到语言和词汇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局限性,我认为打破对语言的迷信,是灵性,是另一个觉醒的开始。
第三个 aha-moment : It’s all about 顺序。
就是昨天睡觉前,我意识到语言的局限性和线性后,我发现自己有点恐慌,就跟我之前想到眼眶的问题一样。
刚刚洗杨梅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我其实会有这个恐慌,其实是整个都在陷入一个找解/求解/问 WHY 的头脑模式,典型的「认知带行动」 –> 我一定在脑子里知道了是怎么回事,怎么解决,我才会安心,那种恐慌才去去除。但偏偏,几个最本源的问题,一定没有解的不是嘛。
(找解的头脑模式开启 —> 知道(KNOW) —> 做(ACT) 的顺序)
但是这个模式的底层是,我并没有接受这个世界上混沌的,模糊的,随机的这样的特性。
而一旦我接受这样的特性,我就回到了学编程时的最大收获:「行动带认知」–> 认同和接受自己在懵逼的状态,在自己脑子什么都不懂的时候,去做事,去活着。
这可能就是走出头脑,走进生活吧。去感受,去体悟。也是在活活着本身吧。
PS. 以后应该还会有反复。但至少,在今天,在当下,有这样的时刻,足够了。
PPS. 文章分类用了「渴望生活」。就不是很喜欢活在自己头脑里的感觉,更不喜欢知道了概念,知识多了,有时候有一种自己很聪明,这些我都知道了,而导致的自我封闭的感受。一瓶子不满半瓶子逛。
changelog
- 阿宁 2021-06-26 12:28 in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