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要拿起这本 心流 (豆瓣) 读一读,因为这本书讨论的是关于「幸福」这个最基本的人生命题。人何时最幸福?应该怎样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为什么有些人有钱有权,长得好看也有身材,但还是不幸福。这些都是怎么一回事儿?作者米哈里用一个理论-心流回答了所有问题。心流理论是什么?让我们从一个词开始一探究竟,这个词是 「混乱」。
混乱/无序的量度我们在中学物理课堂就接触过,叫做熵,熵高就是混乱程度高,熵低就是混乱程度低。物理中的热力学第二定律以熵为核心,说明了这样一条物质世界的规律:在一个孤立系统内,一切事物都会朝着熵增的方向发展。物质会自发的从「有序」,「规律」」变为「无序」,「混乱」。比如:冰融化;草/树木无人修剪会越长越狂野;道路没有红绿灯,会出交通事故;社会没有法律,人民生活不堪设想。一部高评分的日本电影:无人知晓 (豆瓣),主角是一个男孩子,妈妈离家出走后,家里无人照料,垃圾越来越多 …… 也说明了这一点。
这是人类物质世界的规律。那人类的精神世界有没有类似的混乱/一团乱麻的状态呢?当然有,而且你我都经历过 - 就是你的大脑同时有很多很多念想,这些想法像热锅上的水蒸汽满脑子跑,结果就是大脑宕机自己陷入一片混乱,没有办法在现实世界里做事。这种精神混乱/内在失序的状态在心理学领域叫做「精神熵 ( psychic entropy ) 」,也叫内在失序。比如正在看书/正在工作,你突然想到很多其他的事情:上周老板看我的眼神是啥意思?昨天和伴侣吵架我没错我要等他给我道歉;再到一会儿中午我要吃啥……最后等你回神来半小时过去了,书也没看上,工作也没有进展,都在溜号或者内耗(各种意识打架)。
而有这样一种体验,和刚刚所说的混乱失序的精神状态完全相反,作者认为这种体验是一个人最接近幸福的时刻。这个体验的名字就叫做Flow - 心流,也称之为「 optimal experience - 最优体验」。米哈里是这样描述心流这一体验的,需要注意的是:米哈里对心流没有精确的抽象定义,只有类似如下的描述:
心流即一个人完全沉浸在某种活动中,无视其他事物存在的状态。这种体验本身带来莫大的喜悦,使人愿意付出巨大的代价。
一般人认为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莫过于心无牵挂,完全放松的时刻,其实不然,虽然这些时候我们也有可能体会到快乐,但最愉悦的时刻通常在一个人为了某些艰巨的任务而痛苦付出,把体能与智力都发挥到极致的时候。比如游泳健将在最刻骨铭心的比赛中,会肌肉酸痛,肺腑要迸裂甚至快晕倒,但这可能是他一生中最美妙的时刻。
掌控生命殊非易事有时根本就是一种痛苦,但日积月累的最优体验会汇集成一种掌控感 - 一种能自行决定生命内涵的参与感 - 这就是我所能想象的最接近所谓「幸福」的状态。
(停两秒,消化一下。)刚刚几段是进入心流状态的具体描述,进入心流状态的感受也可提炼为以下简短的8点( HOW DOES IT FEEL TO BE IN FLOW.)
- 具有挑战性的活动
- 知行合一
- 明确目标
- 及时反馈
- 全神贯注
- 掌控自如
- 浑然忘我
- 时间感异常
书里提到了很多进入心流的现实例子,比如:庖丁解牛时的庖丁;受过训练的艺术家在鉴赏艺术品时;工厂工人在装配零件思索如何打破装配零件的时长记录时,甚至于遭恐怖分子绑架/纳粹监禁的人进行下面活动的时候也会存在心流:在脑海中,自己跟自己下西洋棋,用法文跟人进行虚拟对话,想象打一局十八洞高尔夫……研究发现在这些极端情况下能最终存活的,也正是这些能自发设计心流活动的人。我们从刚刚所有的描述和例子可以窥探到心流状态让人幸福的原因:人处于心流中不一定会开心甚至会感到痛苦,因为它的触发契机通常是:把体能与智力都发挥到极致的时候。但是呢,你完成这些产生心流的活动后,会因为刚刚活动中主观的掌控感,井然有序的精神状态,全情投入的忘我专注和战胜挑战的自我认同而感到幸福。还有一个反常识是:这些活动需要依靠的物质资源很少,不需要什么豪车游艇名牌衣服和包包,但,需要投注相当多的精神能量。
说完心流是怎样的体验,那么该如何进入心流体验?做什么一定会进入心流是没有标准答案因人而异,要靠每个人去探索和创造属于自己的心流活动。但这本书用一个模型提供了可塑造设计体验的思路 - 「心流体验图」模型。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关于「体验」的模型,可以看到坐标系里有八个区块儿对应八种体验,这八种体验是通过两个维度:「技能」与「挑战」划分出来的,纵向是挑战,横向是技能,可以看到高技能低挑战 –> 对应淡漠,无聊等负面体验,高挑战对应着低技能呢 –> 对应着淡漠,担心,焦虑这样的负面体验,「心流」在右上角是高挑战和高技能对应的。举个例子比如说打网球,高挑战低技能是你是一个入门者你和费德勒打,那你打个两回合就会觉得焦虑放弃。而高技能低挑战是你找一个不如你的刚学会发球的打,这时你会觉得太轻松没意思无聊。只有和你旗鼓相当的人打网球,你们一来一回形成势均力敌的对打,这样才有可能形成心流这一体验。
这个模型的操作性很强也很有启发性,就是用「挑战」和「技能」两个维度来评估每一项活动,从而设计/改造进入心流体验,像刚刚打网球的例子可以迁移到生活里的任何其他活动。再如,编程。若实现编程项目算法太复杂(鸿沟),你会很焦虑恐慌,这时根据这个模型就有两个方向可以改造:把挑战降低 –> 把复杂任务拆解成难度低的子任务;提升技能 –> 把自己的技能点点上去。同理,静态阅读,写作,画画,编程,跑步,游泳,举铁,社交,情侣间床上运动……都可以依照这个模型来操作。
这篇「再读心流」是对去年 如何对抗内在失序? 的一个补充,去年那时并没有从熵的角度,精神能量一角度来理解,但是这本书和自己的联结还是在去年这篇文章里,没有变化。
总结一下:心流是人的混乱的精神熵状态的反面,它有关于人的精神能量而非外部物质资源。它从掌控意识开始,通过一个可完成的高挑战和高技能的活动进入,进入心流时你会心无杂念,全神贯注你会忘我也忘记时间,仿佛身处另一个世界。而当心流结束从另一个世界回来时,你会由于完成了挑战而自我满足并自我成长。而长久如此的话,你会由一股股心流汇集成对生命的控制感和秩序感从而感到幸福。
changelog
- 191116 12:43 定稿
- 191115
- 191108
- 191106 搞定心流没有精确定义,只是一个描述 + 八个点是描述的提炼 +进入心流用坐标模型
- 191029 创建